2025年两会明确 “人工智能+安防” 战略,重点支持低空经济安全、老旧社区改造和银发经济监护场景,释放万亿级市场空间。AI技术从简单识别升级至行为预警、犯罪预测等复杂场景,结合边缘计算降低响应延迟,在智慧警务、应急管理等领域落地率提升。5G技术支撑超高清视频实时回传,结合物联网设备构建覆盖多领域的感知网络,推动智慧城市安防渗透率提升。家庭安防软件与智能门锁、摄像头等联动,用户可通过单一APP实现远程监控、消防预警等一体化管理。
头部企业如海康威视、大华股份主导市场,通过全产业链布局占据超50%份额,重点发力“大模型+智能体”技术。垂直领域企业如宇视科技(AI警务)、旷世科技(金融安防)聚焦细分赛道,在银行网点监控、化工园区应急系统等场景市占率达30%。中小企业则转向银发监护、工业安全等长尾市场,以轻量化解决方案降低客户部署成本,利润率有所提升。
随着生物识别、跨境数据流动等技术的应用,安防企业需要满足ISO27001、AES256加密等国际标准,企业认证成本增加20%。6月1日开始实施的《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安全管理办法》,也对安防行业中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规范。
预计到2025年,中国安防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.5万亿元,同比增长约10%。其中,视频监控、报警、门禁等传统安防产品市场规模继续扩大,智能家居、智慧城市等新兴领域成为市场增长新动力。
据中国产业信息网6月12日发布的信息,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全需求提升,安防行业增长强劲,安防线缆作为安防系统重要部分,应用广泛。2024年中国安防线缆市场规模达675亿元,同比上涨12.50%,2025年第一季度铜材产量持续上涨,为安防线缆原材料供应提供保障。